作为一个后端程序员,MVC三层架构的模式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三层分别从上而下排布,只能由上层调用下层。一般越往下层越通用,越上层越细节。
随着某些核心业务的访问量发展,通常我们需要去进行优化的措施,比如加缓存,加MQ,换数据源
当然,我们在做这些优化的时候,会将mq,mongodb等看成基础设施层。由此衍生出四层的架构,infrastructure里封装redis和mq的通用调用逻辑
这些优化的动作,通常不会改变原有的业务逻辑。但是为了做优化,我们会将它写在service层,比如:
问题点:
按道理来说,domain层是写业务逻辑的,优化不会涉及到业务逻辑的改动,但是却改动了domain层。由于domain层依赖了infrastucture的原因,导致业务依赖于具体的实现技术。所以,为了将业务与具体实现做分离,我们采用依赖倒置的手段去重构。
依赖倒置原则的包含如下的三层含义:
高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那就可以在domain层定义存储的接口,如AARepository,但是不写具体的技术实现。
抽象不依赖细节:在domain层里,不依赖其他包的类,如用到数据存储时,直接调用domain的抽象接口即可。
高层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将基础设施的实现传到domain层中。
如此一来,我们的架构就不再是分层的结构(从上往下调用)。而是将抽象全部堆在domain层,将细节全部往application和infrastructure去推。而越抽象越稳定,所以通过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减少业务的变更。
架构变成了一种从内而外的逻辑,越往内越抽象,越往外越细节。在北向网关,可以使用rest和dubbo去调用业务逻辑,南向网关可以将数据写到redis或mq。具体代码实现:
如下业务:发送课程成功了,要发送消息给设备IOT,发送MQ,更新缓存
传统做法:
随着优化方案的不断增加,业务逻辑会越堆越多 六边形架构+EDA做法
//执行业务逻辑并发布发布课程事件
当我们要做更新缓存操作的时候,实际上与业务逻辑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定义一个监听者去监听发布课程事件。这个SendCourseCacheHandler类要写到哪里呢?
所以这个类应该写在application层,其实是domain去调用application,所以说。。。这并不是分层架构。我们思考的时候是按抽象程度去判断应该写在哪里,而不是从上往下调用。
那这个监听者如何与业务结合起来呢?这时就发挥了application层的作用了,我们可以将application作为业务组装的逻辑。
如我们在业务开始之前,将监听者注册上去,这样在业务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回调这些监听者了
适合场景:
不适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