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要面对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点那就是城乡融合进步。十八大以来国内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渐渐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变。而城乡规划要想达成一体化需要找到好办法。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的一个经典示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大家身边的万千漂亮乡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推进乡村全方位振兴长效机制”。今天就让大家一块走进“千万工程”的首创地看看“千万工程”是怎么样科学施策、破除障碍引导乡村蝶变。
白墙黛瓦碧波涟漪满川芳草初秋的横港村尽显诗画江南的意境。村民们上起了村里组织的农民画写生课这节课的主题是画下自己熟知的村庄。
不过这个让城市人都向往的村庄以前可不是这般模样。上世纪末横港村很多村民以养猪为业废水直接排进河道河水黑臭。
横港村的难点是当时很多浙江农村进步困境的缩影。彼时的浙江进步多年经济高歌猛进但竭泽而渔的进步方法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其中人居环境“脏乱差”是农村居民反映最强烈、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002年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就开始密集调查短短118天里他跑了11个市、25个县一个个村地察民情、听民意所见所闻触动了习近平同志。他决心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以点带面来推进农村进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大地展开。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阎荣舟:“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使乡村的空间生态发生蝶变由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小散的形态转向绿色集约的进步方法推进产业布局愈加合理。同时人的精神文明乡村文化建设也进步得更好。”
一场从生产到生活、生态的系统性改革在浙江乡村展开。这是一场几乎重塑乡村的深刻而全方位的改革需要直面每个范围的障碍、逐一攻坚克难可谓是啃“硬骨头”。如此的决断彰显的是改革者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和心中深厚的人民情怀。
在“千万工程”启动之时时任浙江委书记的习近平就给出了如此的原则“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庄整治的规划和建设策略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此后他反复强调农民的主体用途和自觉行动这一理念被沿用到今天。
农民参与改革的内驱力、创造力被激起出来成为乡村进步的动力源泉。“千万工程”推行的这类年横港村从落后、村集体涣散的“养猪村”蜕变成风景秀丽、政通人和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余村从石灰石的开采区变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宜居村落。下姜村也从靠伐木、破坏生态为生的小山村变成了满目青翠的魔力乡村。
“千万工程”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产生绵延不绝的涟漪这个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进步路径势必在更广袤的乡土开启振兴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作出要紧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漂亮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国务院进步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小事切入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作为目前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
千百年来大家在乡村繁衍生息、耕读渔猎这里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乡村进步得如何是一把标尺丈量着大家民族复兴大业的高度和厚度。推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全体农民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进步成就。
党的十九大初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明确擘画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方向这也开启了“千万工程”第二阶段建设漂亮宜居乡村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第三提出“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中“全方位”二字别有内涵。
叶兴庆:“到二十大要全方位推行乡村振兴这个全方位就是新的需要目前有条件在国内推进乡村振兴空间面上的全方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全方位就是乡村建设内涵的全方位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蒋村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怎么样让村民们在种好地、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同时能有更多途径增收致富是如此的农业村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2016年蒋村村迎来了一个进步机会。当地政府组织每个村腾退“低小散”企业获得土地指标后流转归集到一块由政府统筹布局建高科技产业园靠着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政府组织各村以村集体为单位一块出资成立公司投资园区的开发、建设每年各村可以获得投资额的10%作为保底分红。这是当地结合自己状况探索的一种振兴产业、同时引领农民致富的进步模式。
目前蒋村村每年可以从这个项目中获得约130万元的收益他们用这项收益在村内塑造了农旅融合基地进步农耕文旅效益很好。
现在在浙江每个村庄都立足自己特点探索“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这幅呈现万千气象和风貌的漂亮图景正得益于布局“千万工程”所蕴含的智慧。
叶兴庆:“千就是千村示范万就是万村整治。可以做示范村一定它的进步条件、进步水平好一些普通的面上村就作为整治的范围。目前推进乡村振兴也要从每一个村的实质状况出发因村施策。”
在理论上革新、在实践中突破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各地都写下了是我们的精彩答题。
在内蒙古大家通过进步林下经济达成了“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在山东曹县村民靠着生产汉服鼓起了“钱袋子”在河南兰考村民们凭借制作古琴的技术闯出了一片天。
而进步经济只不过乡村振兴的一个维度。大家要达成的不止是农民生活的富足还有乡土社会的文明跃迁。站在优质达成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千万工程”所带来的这场山乡巨变仍在继续农民们不只钱袋子鼓了精神生活也日益充实。
在鑫锋村目前每一个月都会举办各种音乐活动音乐已经成了鑫锋村的一张名片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和村民们伴随音乐一块舞蹈星光点点微风拂面烦恼都随风飘散这里就是让城市人向往的乡村也是让村民们自豪的精神家园。
目前在各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既有“村BA”“村超”这类“村味”十足的体育活动大放异彩又有各地“古村落的保护”留住乡愁。不断普及的“乡村阅览室”为村民生活注入常识的力量凝结着工匠精神的非遗手工艺品和技艺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光。
“乡村振兴”所唤醒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中最深沉的力量这正是大家达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所在、底蕴所在。今天一个人类历史上人口体量最大的国家正在迈向伟大复兴。在千千万万的乡村大家的将来也将迎来更为巨大的改写。
推进乡村全方位振兴新年代大家交出了如此的答题:2023年国内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乡村产业如火如荼截至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商品加工业企业超9万家。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000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2.88∶1缩小至2023年的2.39∶1城乡进步差距和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持续缩小。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变农村卫生卫生间普及率达7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越90%……
大家在广袤土地挥洒汗水为了乡愁可寄将来可期。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