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小米大模型能让雷军OK吗

读者成长计划社群招募,咨询小助手(微信号:CTOjishuzhan)

作者 | 徐杰承

当一句令人熟悉无比且略带咖喱味的“Are you OK?”响起时,我们就知道,雷布斯又将要带着他的新gift向我们走来了。

在5月24日晚间小米集团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公司已于4月正式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且目前AI领域相关人员已超过1200人。

这无疑不证明着雷军距离实现此前在微博上的承诺已经更进了一步——“对于大模型,我们当然会全力以赴,坚决拥抱。我们正在研发一些有趣的技术和产品,等我们打磨好了,再给大家展示。”

1、不做下一个OpenAI

据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中介绍,小米集团自2017年便开始投入AI模型研发,此前计划造车时,大部分造车业务线的工作人员便来自AI团队。而在今年4月,小米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并将在未来逐步涉及到小米内部的多项主要业务。

不过本次小米组建大模型团队,并不想走OpenAI的老路。“我们不会做通用大模型,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卢伟冰表示,小米会积极拥抱AI,将其深度与自身业务结合,另外也会用AI技术提升内部效率,提升整个商业效率。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大模型团队负责人为AI语音方向专家栾剑,曾任微软(中国)工程院高级语音科学家、微软小冰语音首席科学家。在加入小米后,栾剑曾先后负责语音生成、NLP等团队,以及相关技术在小爱同学等产品中的落地。

接任大模型团队后,栾剑的上级汇报对象则是小米自然语言处理首席科学家王斌。作为雷军的武汉大学校友,王斌在加入小米前曾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拥有近30年研究经验。

从此次小米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的直接和间接两位领导者的履历中,我们其实不难发现,本次小米自研大模型所针对的主要方向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是语音以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这也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了小米AI的拳头产品——小爱同学。

而卢伟冰在电话会议上所说的一段话,也基本可以证明这个猜测,“小爱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模型应用产品,小米在小爱同学的上投入超过6年,积累了长期可复用的经验。大模型的落地会面临很大挑战,但ChatGPT的成功给了我们信心,也验证了这是正确的。”

2、小米的AI基因

对于本次小米投身大模型的一系列动作动作,网友的看法则显得有些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表示“支持”、“相信小米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调侃“本来就没有像其他大厂一样的AI基因,车都没造好又搞大模型,典型的编故事。”

那么小米在AI方面的技术实力与积累究竟如何呢,是否真如网友所说没有AI基因呢?其实早在2014年,小米便成立了AI研究院,而在两年之后,小米的AI实验室也正式成立,研究方向包括CV、NLP、语音、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

作为以智能硬件和IoT为核心的企业,小米近年已陆续推出了不少智能产品,包括小米智能电视、小米智能手环、小米智能音箱,以及小爱同学语音助手等。其中小米AI音箱和小爱同学能够通过语音交互提供智能服务;小米智能电视支持语音操作、人脸识别和智能推荐等功能;小米手环则能够根据用户身体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总体而言,其实自2014年以来,小米在AI领域的所进行的探索与创新并不少,虽然小米此前在AI技术团队体量方面与百度、阿里等巨头存在一定差距,但本次大模型团队成立以及近期团队所进行的人员扩充或将能够弥补这项劣势。

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米本身已经具备了支持AI大模型落地的绝佳场景“小爱同学”。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12月,小爱同学的月活用户已达到1.15亿,同比增长7.1%,并且相比于目前业内的很多竞品,小爱同学的智能化水平也都处于优势地位。

最后回到技术本身,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资源支持。而雷军的另一家公司——金山,将很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国内最早进军云计算的企业之一,金山云在十余年间积累了丰富的算力、存储资源及技术经验。且以雷军的身份和“AI+云计算”巨大的市场潜力,金山完全没有理由拒绝这场强强联合。

面对这样内有场景外有支持的完美情况,小米这回确实有理由也有底气入局这场大模型战役。

3、小米大模型的应用前景

对于具备技术能力和算力资源的科技巨头而言,想要研发一款大模型并非难事,而真正需要它们认真考虑的,是大模型究竟能给公司的产品或业务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而小米的优势恰恰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长期以来,小米通过内部孵化及对外投资,成功打造了以智能家居为主体的小米IoT产业链。而将它们与大模型结合,小米IoT产业链上的产品便能够从简单的“智能工具”升级为具备强大交互能力的“智能体”,这势必将为小米的IoT产业链带来一次飞跃式的升级。

除此之外,智能手机作为小米一直以来的王牌产品,其整体收入却在近来出现了明显下滑,小米第一季度的手机业务收入仅为367亿元,同比下滑了27.3%。对小米而言,在核心业务走低的情况下,依托大模型升级并重塑智能手机的能力与定位,将很有可能助力小米最重要的手机业务重回巅峰。而这一路径,目前百度与苹果两大巨头也都在进行尝试。

最后,对于阶段性成果已在在眼前的小米造车来说,大模型的加入也将能够帮助小米汽车提升核心竞争力。毕竟据此前爆料,2024年第一季度量产的小米第一款汽车,起售价将定位将在26-30万元区间。如果爆料属实,届时小米汽车将直面小鹏、理想、特斯拉等一线新能源品牌的围剿。若大模型的加入能为小米汽车带来自动驾驶或车载智能语音方面的创新,那将很有可能成为小米汽车突出重围的一颗关键银弹。

4、四线狂烧,自研模型确有难度

然而即便从以上各方面信息和数据来看,小米本次入局大模型将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就目前而言,横贯在小米面前的一座高山可能是来自手机、造车、造芯以及新增的AI大模型四条主要业务线一同烧钱所带来的财务压力。

从小米一季度财报中,我们可以得知,小米一季度总营收约595亿元,同比减少18.9%;经调整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13.1%。具体来看,各项业务基本全都收入下降了!首先是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减少23.6%至350亿;其次是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减少13.6%至168亿元;服务方面,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减少1.2%至70亿元;其他收入更是下降幅度惊人,同比减少了36.9%至6亿元。

在主营业务纷纷走低的情况下,小米还能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原因在与过去一季度所推行的降本增效策略。根据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销售及推广开支同比降低了21.9%;行政开支同比减少了8.8%。与此同时,小米也进行了小规模裁员,第一季度小米员工总数为23409名,较去年减少了1384人。

对此,卢伟冰也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通过降本增效,今年小米会继续看到进一步的增长空间。但随着业务增长放缓,降本增效趋势下的小米,该如何支撑四线狂飙的烧钱状况,将成为技术之外的一另道难题。

毫无疑问,在手机市场寒冬仍未过去的今天,小米将造车作为了驱动集团新一轮增长的第二条命脉。不过与智能手机相比,汽车市场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小米之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目前仍未正式入局的小米汽车能否帮助雷军实现愿望目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自研大模型虽然是一个合理且正确的选择,但同样也是一场赌注。毕竟目前造车业务尚不具备造血能力且仍需继续投入,而入局大模型赛道即便是自研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支持。眼下,大模型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圈的狂欢,也同样是给每家希望入场的科技企业的一场考试。而这场考试的结果对于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如今空前的机遇与巨大的压力都已降临在了小米头上,无论是手机、芯片、造车,还是自研大模型,对未来的小米来说,能否在守住优势业务的同时,平衡好技术与资金投入,是决定着雷军能否再度开心的喊出那句“Are you OK?”的关键因素。

参考链接: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