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微观世界的影像
在一些科学杂志和艺术书刊上的科技报导文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批诱人的图片,它们丝毫不逊色于职业摄影家的作品。图片将人眼看不到的那个世界中动人的景像指给我们看,这些微观世界的影像如同特写镜头一样对读者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许平时通过人眼看到的景物过于直接,记得第一次透过微距镜头观察取景时,被眼前放大了的景像着实吓了一跳,不曾见过的神奇画面时隐时现,短景深造成的图案与线条虚实相衬,充满诗情画意,“距离产生美”在微距视野中再次得到印证。
日本 尼康 公司每年都要举行Small world (小世界)摄影比赛;
美国波拉公司也会定期向全世界征集微观世界的摄影精品,摄影突破传统的摄影手段,揭示着极富艺术与科学价值的神秘世界。国际上一些科学研究专家常常也是某个专业领域的摄影专家,他们以照相机为武器,记录出自己在研究领域中进行的探索,如美国昆虫学家T·艾斯纳教授,凭着对生物世界的敏感观察与热爱,以精细的摄影手段创造出著名的微观摄影图片集“小型奇妙的世界”。当然成功的作品不止是简单影像的纪录,请欣赏本文中的彩色插图,由美国摄影家兼生物插图画家戴维·丹尼斯在南美拍摄,表现了一队“切叶蚁”叨着切下的树叶回到自己的洞穴。
一、微距
“微距”意为在较近距离以大倍率进行的拍摄,人眼往往对近于15cm的物体就看不清了,而专业微距镜头的光学校正按近拍的需要进行设计。按德国的工业标准,成像比例大于1:1的称为微距摄影范畴,右图“蒲公英”示意出在底片上与景物等大的图像。美国《当代摄影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通过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这里我们所说的比率指底片影像大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关系,35毫米相机标准镜头最大拍摄比率为1:10。事实上在摄影界中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属微距摄影,而达到10:1~200:1则属显微摄影。
二、微距摄影方式
在购买一只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时,它的微距档(Macro)不是用最近拍摄距离表示而是用放大率表示的,如1:4等。人们俗称Macro Iens为“微距”镜头,但微距镜头不一定在“微”近距离范围内来进行拍摄,有些变焦镜头在长焦端(或短焦端)设立微距档,而有的变焦镜头可在所有焦距范围内进行微距摄影。正确的叫法应称为“巨像镜头”,而“micro”才是微小的意思,如“Micro Scope”为显微镜。
近距摄影是一门学问,它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微距摄影:
1)使用专门的微距镜头,价格较高但成像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2)带微距档的变焦镜头,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业余爱好者大多使用这种方式。然而微距档设在变焦镜头长焦端与短焦端拍出的影像是有区别的。
3)使用接圈,通过增加镜筒的长度来改变像距达到放大的目的,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像距增加到二倍焦距处,影像与实物等大。由于接圈使用时放在镜头后面,一是不够灵活,二是影响曝光量,在翻拍1:1幻灯片时常用这种方法。
4)与接圈原理相同的是使用可以伸缩的近摄皮腔,它比固定长度的接圈灵活且延伸量大,可以达到10:1影像比的拍摄,此种方式可以拍摄出很好的作品,特别是在进行花卉或昆虫摄影时使用。
5)最廉价的方式是使用“近拍镜”,用法是拧在镜头前面,通过缩短最近拍摄距离实现微距摄影的目的,由于是单透镜进行的附加,改变了原来的透镜组合,会引起球面差和畸变,使影像边缘质量降低,在操作时需缩小光圈。
6)有经验的人士可以将镜头反过来倒装到机身上,首先要将调焦拨至最近距离,操作时只能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对焦,标准镜头反持可以达到1:1。
微观摄影将平时不引人注意的细部巧妙地浓缩为抽象的图案,在一篇对微距摄影作品的评论中,狄源沧先生说:“大多数爱好者都有曾背负着沉重的器材追寻过壮丽的风景,其实当我们用微距镜头对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时,我们的视野同样可以出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扩展的视野中一切都将值得我们驻足和凝视。”